针灸,分为“针法”和“灸法”两个 部分。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。 “针法”及其用具是伴随着人类生产 工具的进步而逐渐产生的。中国古代 人民利用简单改造的石器,切开痈肿, 排脓放血来治疗疾病,随着工具制造 技术的进步,产生了专门用于医疗的 用具--砭石,其形状有剑形、刀形、 针形等,这些不同形状的砭石便是针 法用具--针灸针的前身。 针法的施治,是利用中医“补虚泻实、 清热散寒、标本缓急、三因制宜、同 病异治和异病同治”的理论思想指导, 把针具(通常指毫针)按照一定的角 度刺入患者体内, 运用“捻转”、 “提插”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 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。

“灸法”是随着火的发现和利用而逐 渐产生的。古人在以火取暖的过程中, 发现某些病症由于受到火的熏烤、烧 灼而有所缓解,从而应用到治病中。 灸法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 定的穴位上烧灼、熏熨,利用热的刺 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。灸法的材料以 艾草最为常用,故而称为艾灸。材料 除用艾草以外, 还有用硫磺、灯芯、 桑枝、黄蜡、药锭等施灸,还有用药 末和艾绒混合成艾卷熏熨的雷火神 针、太乙神针等。灸法不仅用材丰富, 灸法的操作也很多样,比如有隔姜灸、 隔蒜灸、隔盐灸,还有用灯草沾油点 火在患者皮肤上直接烧灼的灯火灸, 以及利用竹筒和苇筒塞入耳朵,在筒 口施灸以治疗耳病的筒灸等。 在国际上,“针灸”已经成为除中餐、 功夫、中药外的“新四大国粹”。西 方医学界也已越来越多地了解和承 认针灸的功效。